~詩歌分享~
每日研經釋義 <使徒行傳22:1-16>
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溫永生牧師
研經分享
這段經文是保羅要求千夫長給他機會向猶太人說話,千夫長允准後,他就用「希伯來話」向群眾申述(22:2),說他當年如何為律法熱心逼迫基督徒,後來遇見了復活的耶穌,才知祂就是彌賽亞。他向逼迫他的猶太人用「母語」申述,和主耶穌向他顯現時,也用他的「母語」~希伯來話對逼迫基督的他說話一樣(徒26:14)。
因此,面對未信者用他們最能認同、最感親切的語言傳福音,仍是有智慧的做法。同時,保羅說:「我原是猶太人,生在基利家的大數,長在這城裡,在迦瑪列門下,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,熱心事奉 神,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。我也曾逼迫奉這道的人,直到死地,無論男女都鎖拿下監。」(22:3-4)迦瑪列是猶太社會兩大學派之一的掌門人希列(Hillel)的孫子,保羅在他門下受教。
他們都很有學問,但兩人的命運截然不同,迦瑪列雖曾在使徒第二次被抓時,他的發言促成使徒被釋放(徒5:33-40),但大衛鮑森說,他是騎牆派,上帝沒有用他。反而是保羅,雖曾激烈反基督,但被基督得著後,大發熱心,不計代價地宣教,為主所重用!今日反對福音的人或虔信異教的人,我們不要在他們的額上貼標籤:「不可能信主」!我們要堅信也宣告:在人不能,在神卻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