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詩歌分享~
每日研經釋義 <<撒母耳記下2:12-3:1>
客家宣教神學院院長 溫永生牧師
研經分享
為何撒母耳記的作者要記錄2:12-32押尼耳和約押各帶軍兵互相撕殺的這段經文?3章1節應是答案:「掃羅家和大衛家爭戰許久。大衛家日見強盛;掃羅家日見衰弱。」掃羅的元帥押尼耳為何在與非利士人戰爭中沒有陣亡?反而是掃羅和三個兒子戰死沙場?之後,為何他要立伊施波設為王?掃羅沒告訴過他大衛是撒母耳膏立的下一個王?或許掃羅只告知約拿單,沒讓其他人知道。
從好的角度來看,押尼耳忠於掃羅家,所以立伊施波設為王,從不好的角度來說,他是一個既得利益者,不肯放下他的權力與利益,而擁兵自重。但因著他這樣的選擇與行動,使全以色列在七年半的內戰中,想必然死傷不少!後來押尼耳看到大勢已去,想與大衛立約投靠,卻因約押的猜忌而被害死。
歷史是一面鏡子,在關鍵的時刻作出正確的決定何等重要,但又何等不容易?!享有權力者,不被權力迷惑,不死抓權力,而能在適當的時機做好傳承,交出權力,需要何等的智慧!求主賜給今日教會界的上位者能有交棒的智慧和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