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研、美言2021/3/29 (一)
每日研經釋義 <耶利米哀歌3:25-66>
——苦難是一所學校,對基督徒而言,能讓我們更深刻地認識神,也學到平時學不到的功課。先知耶利米以第一人稱,代表百姓群體,陳述在亡國的苦難中,應有的反思,並尋求出路。「凡等候耶和華,心裡尋求他的,耶和華必施恩給他。人仰望耶和華,靜默等候他的救恩,這原是好的。人在幼年負軛,這原是好的。」(3:25-27)這「負軛」據《信望愛》網站的解釋,按上下文來看應指「痛苦」。上述3節出現2次「這原是好的」,人在苦難中若能思想神的應許,思想祂的慈愛,等候祂的救恩,這是好的!相信苦難之後,神必施憐憫,「因為主必不永遠丟棄人。主雖使人憂愁,還要照他諸般的慈愛發憐憫。因他並不甘心使人受苦,使人憂愁。」(3:31-33)
——我們所遭遇的事,上帝都看見、都知道,也都經過祂的容許(3:34-38),因此,先知勸說:「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罰,為何發怨言呢?」(3:39)並提供出路:「我們當深深考察自己的行為,再歸向耶和華。」(3:40)有悔改就有恩典!尋求神必有出路!但在極大的苦難中,怎能儘速脫離「發怨言」的困境呢?應平時就操練「為困難感恩」。我們若能為困難感恩,就能經歷信心的躍進!今天請為一件所遇到的困難感謝神。